糕餅模:刻刀下的生命禮俗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6年第03期 作者: 楊聰 

標簽: 發(fā)明與技術   

“吃”,既然關乎生存,那就是天大的事。所以先民們把吃食供奉在敬神禮佛、拜祭祖先的臺案上,融入禮儀,參與到生命悲喜的人生節(jié)點上;還需表達誠心篤意,須將吃食做得色形美好、不同凡響——于是,一種工具誕生了。
山西餅模王
圖為民國時期晉中地區(qū)的一件月餅模局部。它由一塊杜梨木獨板所刻,長寬約50厘米,尺幅之大,工藝之精,堪稱餅模王。模內雕刻的紋樣,刀工細密精致,它不僅是工具,更像工藝品。

一位研究人類工具學的美國人魯?shù)婪颉·霍梅爾在他的著作《手藝中國》中記述了與這樣一種工具的偶遇。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在浙江龍泉一家臨街鋪子里看到店主“專門用模子制作糕點”,那模子是用樟木做的“并合裝置”,以鉸接的軸連接兩塊木板,一塊板上有一個大約直徑6厘米的“洞”,洞里雕刻著一朵讓人喜愛的荷花,另一塊板上則刻著雙喜字樣?;裘窢栂壬惺艿搅诉@糕點制作工具的迷人之處,專門等候了幾天,從店主手中買下了模子。現(xiàn)在,它被存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莫瑟博物館里。

責任編輯 / 康晶  圖片編輯 / 吳西羽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