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走廊:行走在山海之間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9年第09期 作者: 寒鯤 

標簽: 歷史拾遺   古代生活   

在中國版圖的東北方向,有一條與河西走廊相仿的地帶:遼西走廊。燕山山脈與渤海之間,千百年人們的不斷開發(fā),造就條條大道,交織成了溝通東北與中原的“遼西走廊路網(wǎng)”。
圖中醫(yī)巫閭山(供圖/IC photo)是遼西走廊上的一處標志性地理坐標,唐宋之時,便是位列五鎮(zhèn)之一的北鎮(zhèn)名山。近年來,在醫(yī)巫閭山中考古發(fā)現(xiàn)有遼代帝陵遺址,足見其重要。
圖為三國時期曹魏大將毌丘儉東征高句麗的紀功碑,在中原政權開拓東北疆域的征程中,遼西走廊是必經(jīng)之地。
遼西走廊示意圖
“走廊”一詞,用來形容連接兩個或多個地區(qū)、便于通行的狹長地帶,最著名的是西北的河西走廊。而在中國版圖的東北方向,也有這樣一條溝通中原與東北地區(qū)的通道,是為“遼西走廊”。
今天狹義上的遼西走廊,指的是山海關至錦州的濱海一線,即古時“傍海道”。但是此路直到金代時才真正得到開發(fā)通行,此前由于海水侵蝕,遍布沼澤。而歷史上其他的遼西走廊,則需要穿越燕山山脈。灤河、瀑河、青龍河等河流切穿山地,形成一道道河谷,造就了一些天然的通道。經(jīng)過古人的不斷修治,最終形成了“古北道”“盧龍道”“無終道”三條山谷道。
遼西走廊具有重要的軍事地理意義,明朝時在東北方向拱衛(wèi)京師的三大關口,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即是走廊西端的三個起點。本頁地圖展示了遼西走廊四條道路的分布形勢。

西有河西,東有遼西

提起“遼西走廊”,很多人會想起河西走廊。遼西與河西只有一字之差,二者之間也著實大有淵源。

2000多年前,漢武帝命張騫鑿空西域,通過一系列戰(zhàn)事打通了河西走廊,并沿線設置酒泉、武威、張掖、敦煌等郡,稱為“河西四郡”。與之相仿,在東北方向,漢武帝滅亡朝鮮半島上的政權后,在其地及遼東部分地區(qū),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總為“漢四郡”。而聯(lián)系漢四郡與中原的紐帶,正是遼西走廊。

責任編輯 / 安洋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