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滿紙云煙翰墨香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20年第07期 作者: 鴻不鳴 

標簽: 歷史拾遺   文化符號   發(fā)明與技術   

徽墨自南唐制墨名家奚超父子以來,至今已逾千年。它不僅是簡單的書寫工具,更承載著徽雕、髹漆等手工藝,背后還有中國歷代書畫藝術和無數文人關于墨的故事。
墨之美,墨之功
圖中薈萃了從康熙到光緒歷朝的古墨,或通體漱金,或精雕細琢,既體現了中國制墨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又足以彰顯文人雅致趣味。

東瀛布道

1739年,日本奈良城里古梅園墨店的當主松井元泰,風塵仆仆趕往日本最西端的港口城市長崎,會見幾位懂得制墨法的旅日華商。德川幕府的鎖國令極嚴,日本人不得出國,亦不得私自接觸外國人,如違反往往治以死罪。可能由于古梅園有著幕府御用墨坊的特殊身份,他才得到幕府的特許。

松井甘冒風險,為的是將自制的松煙與油煙的煙煤,交給這些“歸帆唐客”,并委托徽墨名家制成墨錠。所謂煙煤,是制墨的基礎原料,乃松樹或桐油等原料不充分燃燒的產物,也叫煙怠。墨家先收集煙怠,再以天然膠調和,經復雜加工成墨,是繁重的體力活兒。

責任編輯 / 安洋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