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索道
漁山村人根本出不了山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第07期 作者: 張源 

標簽: 交通地理   鶴峰縣   

這篇文字,是攝影師考察湖北恩施時,在大山深處采寫的索道運行情況。盡管隔著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這個地方也跟橫斷山區(qū)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一樣,一些民眾的生活也離不開索道。
湖北省鶴峰縣境內的索道
跟大涼山地區(qū)相比
這里的索道并不多
在交通不便的村鎮(zhèn),索道仍然是村民最為重要的通行工具。比如從漁山村通向山外的路,只有異常艱難的兩條:一條是往南去馬鎮(zhèn)柘坪村,走“V”字形路,一下一上中間還要過溇水河,買包鹽要往返50公里,花六七個小時,遇上下雨漲水,十天半月都過不了河;另一條路是往東去鐵爐,要走“之”字形溪溝路,穿八里峽谷十洞溪,往返80公里,要走十多個小時。盡管后來修通了部分公路,往返只需4個小時,但是村民們還是樂意攜帶著豬崽羊雞,花兩元錢坐這道晃晃悠悠的索道回家。

這是臨近2013年春節(jié)的一天。從深圳坐了16個小時的火車,到達湖南省張家界市區(qū)之后又轉乘了4個多小時的大巴,快中午的時候,谷忠英才趕到位于鄂西東南邊陲的湖北省鶴峰縣鐵爐鄉(xiāng)。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妻女從他手里接過了一只包裹,一家三口在斷斷續(xù)續(xù)的雨中繼續(xù)往前走。在距離鄉(xiāng)鎮(zhèn)兩公里外的峽谷中,架設著一條索道,那就是通往他的家鄉(xiāng)漁山村的路。

負責開索道的人,是與谷忠英同村的張新建,因為事先接到了電話,在谷忠英一家趕到時,張新建已經開動了機器。距離谷底500多米的索道,在潮濕的山林中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響。隔著800多米看對岸,山野煙雨彌漫,什么都看不清,但是一坐上搖搖晃晃的簡易鐵廂,疲憊的谷忠英還是興奮了起來。

責任編輯 / 王杰  圖片編輯 / 吳敬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