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力量
藏地生活實錄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第09期 作者: 李芽 

標簽: 西藏   文化地理   

地理環(huán)境是決定一個民族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雪域高原的嚴寒氣候制約了西藏人完全依賴農耕的求生之路,部分西藏先民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游牧生產上。在廣大藏區(qū),傳統(tǒng)的魅力無處不在,頑強的游牧先民的生活習俗沿襲至今。今日的西藏,無論是在牧區(qū)、農區(qū)還是市區(qū),西藏人在吃穿用等方面都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獨特傳統(tǒng)。
青稞是西藏人賴以為生的主要作物,西藏同時也是世界上種植青稞面積最多的地區(qū)之一。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甘孜州、云南迪慶等地,在海拔4200—4500米的地區(qū),青稞幾乎是惟一的作物。每年在青稞黃熟、準備開鐮之前,藏族農民都會身著節(jié)日服裝,手捧預示五谷豐登的五谷斗和青稞酒,圍繞著農田載歌載舞,歡慶預祝豐收的“望果節(jié)”。攝影/張超音

藏餐:隨身攜帶的“廚房”

藏族的飲食文化非常簡單,藏餐四寶——牛羊肉、奶品、青稞和茶濃縮了西藏飲食的精華。西藏人的飲食生活和這四種食品完全交融在一起,簡單、粗獷、實在。西藏飲食品種的簡單,與西藏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密不可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嚴寒的氣候致使植物類食品嚴重匱乏,西藏人的常年食物只能限定在肉類和乳品范圍內。青稞是西藏特有的作物,用青稞制成的糌粑攜帶和食用均很方便,很適合牧人居無定所的生活。

責任編輯 / 周曉紅  圖片編輯 / 馬宏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