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華僑建筑:說不盡舊時遺事滿畫樓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9年第05期 作者: 蕭春雷 

標簽: 文化地理   歷史地理   現(xiàn)代園林   城區(qū)   思明區(qū)   

廈門的鼓浪嶼是閩南華僑建筑最集中的地方。鼓浪嶼是廈門西南方一座1.78平方公里的小島,作為中國最早的公共租界之一,鼓浪嶼吸引了眾多華僑在這里建房,島上的一座座洋樓襯著藍天碧水,充滿了異國風情。因為這些美麗的建筑,2005年,鼓浪嶼曾被我們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qū)”。攝影/朱慶福

閩南人的鼓浪嶼:集全閩南精英、財富打造的小島

20世紀上半葉,閩南鄉(xiāng)村很不安寧,軍閥、土匪猖獗,時常發(fā)生僑眷被綁架和勒索的事件。許多華僑選擇在鼓浪嶼建房。據(jù)大華僑林路的后人林祖澤先生說,林路雖然在南安建了豪華大厝,但也在鼓浪嶼田尾擁有兩處公館;黃秀烺把家族墓園筑在晉江老家,自己卻住在鼓浪嶼的海天堂構。事實上,鼓浪嶼最好的洋樓,都是閩南各地華僑建造的,例如容谷別墅,是晉江籍菲律賓華僑李清泉建造的;亦足山莊屬于同安籍越南華僑許漢。

鼓浪嶼之所以受到華僑青睞,因為它是公共租界,能提供安全保證,更集中了全閩南最好的學校、醫(yī)院、銀行和通訊設施,生活舒適便利。鴉片戰(zhàn)爭之前,鼓浪嶼是個人煙稀少的尋常小島,只有幾個漁村。1841年至1845年,駐扎在鼓浪嶼的英軍病死多人,英國人甚至稱“鼓浪嶼是一個最不衛(wèi)生的地方”,對租借毫無興趣。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各國在鼓浪嶼建領事館、別墅,漸次開發(fā)。1902年,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并成立工部局管理行政公共事務,鼓浪嶼的建設進入高潮。絕大多數(shù)華僑建筑,都是公共租界時代建造的。

責任編輯 / 耿菲琳  圖片編輯 / 王寧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