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
哺育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6年第01期 作者: 稻城 Y.C.鐵穆爾 

標簽: 基礎地理   山地   

在中國的地形圖上,一條高聳挺拔的山脈橫亙在甘肅省和青海省之間,俯視著河西走廊,這就是古時被匈奴稱為“天山”的祁連山。祁連山是一座對河西走廊舉足輕重的山,從祁連山發(fā)源的河流滋養(yǎng)著河西走廊的綠洲。而且祁連山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高峰,更是不同民族精神的巔峰。本文作者生活在祁連山下,并常年深入祁連山中,他將為你呈現(xiàn)一個博大精深的祁連山。
祁連山東西向綿延近千公里,默默守護著河西走廊
祁連山位于甘肅和青海境內,是兩省的界山。古時匈奴稱“天”為祁連,從河西走廊南望,陡峭高大的祁連山直插云霄。祁連山地處西北干旱區(qū),北邊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邊有柴達木干旱盆地,西邊是庫姆塔格沙漠,東邊有黃土高原,祁連山像是一座伸進西部干旱區(qū)的濕島。在祁連山的庇護下,河西走廊形成一個個綠洲城市,并產生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攝影/孫勝軍
玉門
赤金
紅柳溝

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中,祁連山對大眾來說并不陌生,它橫亙在甘肅和青海之間,是中國西部有名的山脈,但很多人知道它并不是從地理書本中,而是從“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這首匈奴民歌中。雖然這首匈奴民歌廣為流傳,但真正走進祁連山的人并不多,它還只是少數(shù)冰川學者和水文學家關注的區(qū)域。但當你真正走進祁連山的腹地,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沿著山谷穿行后,才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才明白地理教科書和有限的文獻資料對祁連山的描述太過簡單,祁連山的地理意義和文化內涵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祁連山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濕島

祁連山山脈示意圖
從這張地形圖上能清晰地看出,祁連山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包括野馬山、托勒山、托勒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和宗務隆山。祁連山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山峰多海拔4000—6000米,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5000米之間。

祁連山位于甘肅和青海境內,是兩省的界山,東起烏鞘嶺,西止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相接,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祁連山并不是一條單獨的山嶺,而是由一群西北東南走向的高山與寬谷盆地平行排列組成,從東到西有冷龍嶺、托勒山、托勒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等大山,自北而南包括有8個嶺谷帶,其間夾雜有湖盆、河流和谷地。

責任編輯 / 康靜  圖片編輯 / 吳敬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