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中國民族遷徙的大通道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6年第01期 作者: 蕭春雷 

標簽: 歷史地理   

河西走廊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的大十字路口,曾吸引了眾多游牧民族蜂擁而至,浴血相爭。這里的主人也如走馬燈一樣變換,很少有某個民族能夠長期霸占“舞臺”——在這里橫刀躍馬的游牧部落,不是西遷,便是融合于其他民族,風流云散。而留存至今的一些民族,彼此之間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像了……

河西走廊是眾多西北民族遷徙的必經(jīng)通道
烽燧、大漠、駝隊、商旅,這些符號幾乎成了河西走廊的代名詞。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不僅是古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也是眾多西北民族遷徙的必經(jīng)通道,還是中原漢民族與西北游牧民族拉鋸爭奪的焦點地區(qū)。作為一條超級民族大通道,歷史上有不少于40個的古代民族進出河西走廊,有的還在此建立起了地方政權,如匈奴、吐蕃、回鶻、黨項、蒙古等,但更多的只是這條走廊的匆匆過客,最后都融入了其他民族的“大洪流”中。

有一個民族只出現(xiàn)在河西走廊,它叫裕固族

很少有人冬天到肅南來。隱藏在祁連山中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城,避開了河西走廊的大道,也遠離了外界喧囂。早晨醒來,推開窗戶就能看到祁連山上的皚皚積雪。城后的紅灣寺,經(jīng)幡飄揚,金碧輝煌,此刻我才明白,原來生活在這里的裕固族信奉的是藏傳佛教。

說起來,裕固族是一個很奇特的民族:他們平時穿著與漢族無異,也說普通話;他們是內(nèi)蒙古高原上回鶻、蒙古人的后裔,卻信仰藏傳佛教;語言分為不相通的東西兩支,東裕固語屬于蒙古語,西裕固語屬于突厥語。可以說,這個走廊上的小民族,如同一個“水晶球”,折射出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元素。這個民族,也成為人們研究河西走廊那些燦若群星的不同民族的一扇窗口。

責任編輯 / 雷東軍  圖片編輯 / 馬宏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