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除了水還帶來了什么?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8年第07期 作者: 單之薔 

標簽: 中國國家地理卷首語   

“紅旗河”可以引發(fā)許多和地理有關的話題       

這是我為“紅旗河”寫的第三篇文章了。第一篇是從虛擬水的視角來看“紅旗河”的無必要性,因為從虛擬水的角度看,西北干旱區(qū)正在通過糧食等農(nóng)產(chǎn)品的形式向外輸送水,因此調水顯得不合情理;第二篇是講了一些宣稱造福人類的大工程為什么失敗了,因為思想方法方面的問題,那是一種被歸納為“極端現(xiàn)代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是對技術和科學的極端崇拜,但卻忽視了科學技術所無法應對的大自然中非常規(guī)的突發(fā)事件。但這兩篇文章比較務虛,今天這篇,我想寫得務實一些,從“紅旗河”調水的受水地——西北干旱區(qū)新疆荒漠的自然地理條件談起,主題詞是荒漠、綠洲、河流、灌溉、蒸發(fā)、鹽堿化等。

烏尤尼鹽沼:“天空之鏡”
位于南美洲玻利維亞西南部波托西省的烏尤尼鹽沼面積906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沼。由于它所在的地區(qū)是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因此它也同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鹽沼之一(海拔3656米)。在安第斯山脈隆起的過程中,阿爾蒂普拉諾高原之上形成了一個寬闊的內(nèi)流河盆地,大約4萬年前,盆地中存在著一座巨大的古代鹽湖——明欽湖。隨著氣候的變化,明欽湖完全干涸,留下兩塊鹽沼——烏尤尼鹽沼以及與之比鄰的科伊帕薩鹽沼。烏尤尼之所以被稱作“鹽沼”,是因為這一地區(qū)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降水量不足3毫米,因此它的“常態(tài)”是如圖中所呈現(xiàn)的由厚達數(shù)米的鹽殼覆蓋著的巨大白色荒原。每年的1月份是烏尤尼鹽沼所在地區(qū)的雨季,降水量雖然僅僅只有80毫米左右,但這有限的降水卻能使烏尤尼短暫地變?yōu)閷掗煹摹胞}湖”——如明鏡般的淺淺湖水倒映著天空,呈現(xiàn)一派壯麗的景象,因此雨季的烏尤尼鹽沼也被稱為“天空之鏡”。

“紅旗河”值得關注是因為它影響很大,相關的媒體報道隨處可見。另一個原因是確實有很多人被這個宏大工程的宣傳給征服了。我們都知道我國西北干旱區(qū)有著遼闊的土地,但由于缺水的原因,呈現(xiàn)著一片荒漠景象,而我國南方卻多水,白白地流向大海,假如我們修一條人造大河把南方的水浩浩蕩蕩地調到西北干旱區(qū)來,讓那里變成無邊無際的良田該有多好。這在表面看起來是多么簡單明晰,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且不說西北荒漠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意義,也不說經(jīng)濟的投入產(chǎn)出問題……只說說調來的除了河水,還有什么?其實除了河水,許多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隨著這條大河來了。而“紅旗河”大調水工程的發(fā)起者卻回避了這方面的問題,未加研討,比如溶解于水、隨水而來的“鹽”。這里說的鹽,并非是我們?nèi)粘I钪兴f的鹽,而是在中學化學課本上說的鹽,課本上把化合物分為三類——酸、堿、鹽,這里的鹽就是這種意義上的鹽,用書面用語來說,鹽是指“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但有意思的是,我們?nèi)粘I钪兴f所用的那種鹽——氯化鈉一般在鹽類中占據(jù)比較大的比例,在大海中這種鹽能占到鹽類總量的80%以上。因此,用日常用語中所說的鹽,指稱化學意義上的鹽,有一種部分代替整體的味道。這里面有許多有意思的話題,比如海里的氯和鈉為什么那么多,為什么又正好是1:1的比例等等……這里就不說了。我愿意借“紅旗河”這個由頭,談一談“鹽”以及一些更普遍的、更有意思的地理方面的話題。   

責任編輯 / 金暢南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