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笛縱橫之間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8年第12期 作者: 知琪
竹吟天籟
這支刻著“絲竹缺韻”字樣的竹笛,顯得格外素雅而有禪味。簫笛等中國吹管樂器多用竹制,颶風可以吹斷大樹,卻吹不折一根細竹,竹子不僅堅韌,還具有中空的管狀結構,是自然饋贈的,能發(fā)出天籟之音的樂器良材。
供圖/視覺中國
這支刻著“絲竹缺韻”字樣的竹笛,顯得格外素雅而有禪味。簫笛等中國吹管樂器多用竹制,颶風可以吹斷大樹,卻吹不折一根細竹,竹子不僅堅韌,還具有中空的管狀結構,是自然饋贈的,能發(fā)出天籟之音的樂器良材。
供圖/視覺中國
豎吹橫吹總是笛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漢軍師張良命漢軍高唱楚歌,引發(fā)楚軍的思鄉(xiāng)之情,卸甲四散,“四面楚歌”遂成典故。不過,這個成語還有另外的版本,叫“吹簫散楚”。相傳張良命人登上高阜,眾簫齊鳴,吹出的肅殺簫音,其調哀遠悲涼,引領著楚歌,一舉瓦解了楚軍。
正當要為這攝人心魄的簫聲鼓掌,卻發(fā)現(xiàn)一處疑惑。明代沈采《千金記》記載這段傳說時,竟用了“品梅花鐵笛,弄斷人腸”的句子。那么,吹奏亡楚之音的,到底是簫,還是笛?
責任編輯 / 劉睿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