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雕 竹牙上的縮微世界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23年第03期 作者: 羽青 

標簽: 文物故事   古代生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玉石、竹、木、牙、角等各種類型的雕刻,雖數(shù)目不多,但匯集了明清時代的精品,那么,它們究竟精在何處?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展廳,有一件藏品最有人氣。展柜前總是圍滿了人群,他們不是在數(shù)肉眼所能看到的層數(shù),就是在琢磨古人如何讓球?qū)訉忧短灼饋淼?。作為藏品,人們似乎不在意它有無著名的刻工、有無御制款識,僅在微型器物上精密雕琢,就足以讓人嘆為觀止。這一神秘的藏品,有一個和它人氣匹配的名字——象牙仙工球。

象牙仙工球 工藝與科學技術的統(tǒng)一
象牙球的制作,先將牙材以車床鏇成球體,再開出十四個錐形孔,用直角鉤刀在錐形孔中,刻出套球,實現(xiàn)自由旋轉。圖為主球的局部,共計24層(攝影/動脈影)。套球往往用立柱支撐或者用環(huán)鏈掛起,最外層做高浮雕。圖 清 19世紀 廣東 鏤雕象牙云龍紋套球球徑12厘米
主球深浮雕飛龍穿梭,球柱底部錐狀體雕刻八仙人物,中段有小型套球。圖清 19世紀 廣東 鏤雕象牙云龍紋套球及球柱 球柱高44.9厘米
套球由鰲魚勾、立雕二仕女層、鏤空套球、和合二仙墜四部分組成,外層通體高浮雕山水、亭臺、人物,內(nèi)層為透雕紋飾。清 19世紀 廣東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通高54.8厘米 球徑11.7厘米

象牙仙工手

象牙仙工球,即明洪武年間的曹昭在《格古要論》里提到的“鬼功球”。這種球一般用象牙制成,外部為深浮雕,內(nèi)部層層嵌套,通過中間開的小口子,可以撥動里面的鏤雕球體。明末清初,象牙球工藝成為福建、廣東的“絕技”,套球的層次增多,可以到達9層。

責任編輯 / 馬怡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