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罟:十面埋伏只為漁

總第131期
2016
09
  • 獨釣寒江雪

    徒手捕魚應該是人類最早的獲漁方式了。以魚性之靈敏,魚身之光滑,要練就怎樣的本事,才能徒手捉到魚啊。上帝如果只允許人以徒手捕魚的話,估計到今天,這地球上就該是魚比人多了。

    作者: 黃秀芳  

  • 微歷史·物道

    古人的生活中處處都是“結”。從結繩記事,到衣冠上的束帶、琳瑯滿目的佩飾,無處不在的結系出了燦爛的禮儀文化。不過,有結就要解,如何解開這些盤根錯節(jié)的結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 微歷史·細節(jié):勝利不“遲到”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七月,控制了四川地區(qū)長達二十年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去世。中晚唐時,藩鎮(zhèn)權力日益增強,地方節(jié)度使的更替,常常呈現(xiàn)出混亂的局面,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只能任由其子侄或者下屬接……

    作者: 白馬書生  

  • 西晉青瓷香薰:名士的香味 微歷史·格物

    香料氣味芬芳,聞之神經(jīng)舒緩,可養(yǎng)生祛病。屈原在《九歌·山鬼》中記載了一種名為“杜衡”的香料。“杜衡”又名“薇香”“馬蹄香”,也是一味藥材,具有祛風散寒、消痰行水、活血止痛和解毒的功效。馬王……

    作者: 朋朋  

  • 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亞大學 一個美國總統(tǒng)的建筑理想

    美國公立常春藤名校弗吉尼亞大學,是美國唯一一所收錄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大學。其締造者是曾經(jīng)的美國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

    作者: 周劍生  

  • 老漁具:一網(wǎng)情深

    魚在中國是豐饒的象征,漁則是水邊居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魚之要,帶來了漁之妙、漁具之妙。不可思議的直鉤之釣,袖網(wǎng)之獲,對船之捕……件件老漁具,隨歷史沉浮,講述著幾千年來的漁人漁事。從撒網(wǎng)到……

  • 釣:江海情懷一竿中

    中國人愛釣,擅釣,將釣衍生為一門藝術。一竿、一線、一鉤,看似簡單的釣具,在釣者手中,便是縱橫山河湖海的利器。釣者如姜太公,愿者上鉤中藏著多少江山智慧。釣者如嚴子陵,山高水長中蘊含多少避世幽……

    作者: 任強  

  • 網(wǎng)罟:十面埋伏只為漁

    釣魚為養(yǎng)性,捕魚則為謀生,耕海牧魚的年代總少不了一張漁網(wǎng)。從簡簡單單結繩成網(wǎng),到一方一地,一魚一蝦各有其網(wǎng),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變遷。河邊置網(wǎng),岸上拖網(wǎng),船頭撒網(wǎng)……小小漁網(wǎng)之變,變出一次次生產(chǎn)……

    作者: 盛文強  

  • 江上的魚壩

    中國的西南邊陲,一條名為羅梭江的河流蜿蜒流淌于西雙版納境內,在勐侖的群山之間斗折盤旋,然后沖出峽谷,向南奔流而去,最終匯入瀾滄江。勐(měng)侖,是以傣族人口為主的一個小鎮(zhèn)子。這里的人們世代……

    作者: 安洋  

  • 動物捕魚有高招

    鸕鶿,是一種大型的食魚游禽,喙強而長,尖端呈銳鉤,適于啄魚。因而被人們馴化成捕魚的幫手。因為善于捕魚,它還有一個俗名叫“魚鷹”。

  • 漁船 巧智百出的謀生工具

    漁諺道:“船隔三寸板,三寸板內是娘房,三寸板外見閻王?!边@單薄的“三寸板”,承載的是漁民的全部身家性命。自古以來,漁民和船工為了增加安全性、提高產(chǎn)量同時控制成本,在這“三寸板”上動了無數(shù)的……

    作者: 盛文強  

  • 青島:當?shù)聡L情楔入中國

    所謂“楔入”,指將一種尖銳的東西,透過強力,釘進物體內部,通常用來比喻插入對方的陣地。文化上的“楔入”,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穿透性和破壞力卻不容小覷。十九世紀末,當?shù)乱庵镜呐灤_進中國膠州……

    作者: 顧小白  

  • 敦煌遺書 重歸故里

    2016年8月30日-9月10日,首都圖書館推出《海外遺珍-濱田德海舊藏敦煌遺書特展》。此次展出的36件敦煌遺書,系剛剛從日本回流的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珍寶,此前從未在國內公開。專家認為,這批敦煌寫經(jīng)在文獻學和……

    作者: 張哲  

  • 帝國的通行證

    凡有關卡,就有護照。所謂護照,就是通行證。在現(xiàn)代護照出現(xiàn)之前,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各式各樣的通行證,它們或以青銅制成,或以竹木制造,形態(tài)各異、名目紛呈,都保護著國家的安全,維系著帝國的尊嚴。

    作者: 陳梓晗  

  • 胡子:男人的是非

    胡子是男人身上最特殊的身體特征之一。臉上無端地生出那么幾叢毛發(fā),自古以來就給男人們帶來了不少的是非。

    作者: 喻翔  

  • 梳篦傳奇:云鬢輕梳帶笑看

    那“懶設設梳云掠月”,是對女子在窗前對鏡梳妝的描繪,梳子,于是總會被作為禮物送給所愛之人,細心的還要在其上刻字,這禮物就成為了世上獨一無二的心意。其實,梳子作為禮物已經(jīng)有十分久遠的歷史了,……

    作者: 黃盡穗  

  • 披云似有凌云志

    農(nóng)歷六、七月,凌霄花盛。它依托在枝頭藤架之上,敢于紅日斗鮮妍。當代詩人舒婷的《致橡樹》讓凌霄成了攀高枝的象征,其實,古代文人對它一向褒貶不一。愛它如李漁,為賞凌霄,情愿徒步到山中去,亦有程……

    作者: 王曉申  

  • 《辛毗引裾圖》:皇帝、忠臣、故實畫

    中國古代繪畫中,有一類畫作長期享有很高的地位,當時所有重要畫家都需要在這個領域里競爭,它就是與西方傳統(tǒng)歷史畫類似的“人物故實畫”。所謂“知人論世”,故實畫的畫題便是歷史故事。

    作者: 黃小峰  

  • 不完美的廚藝

    在朱家先生的《故宮退食錄》里,最末兩篇寫的是《飲食雜說》。其中第二篇提到了自家做魚翅、燒鮑魚的方法,雖不特別詳細,但也是從干貨選購、發(fā)制寫起。

    作者: 韓韜  

閱讀本期完整內容

使用微信掃一掃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