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望遠鏡 自己造

    天上星星雖遠,依然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觀測、欣賞星空,也跟賞花觀鳥一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博物玩家”樂此不疲。然而現(xiàn)代專業(yè)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基本都用高精度的電子設……

    作者: 張金  芮博超  韓越揚   出自:2023年第12期

  • 新加坡追日食

    今年4月20日,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一帶,將有一場特殊的日全食上演。不少天文愛好者躍躍欲試,準備前往觀測。日食到底有何魅力,讓他們不遠萬里跨國追日?本文作者就是兩位……

    作者: 韓越揚  芮博超   出自:2023年第04期

  • 探月到底探什么?

    早在“阿波羅”登月之前,天文觀測就已經表明: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冷暖溫差極大,地球生命無法生存。以當前的科技和經濟水平,也很難在月球上建立能讓人長期工作、生活的基地……

    作者: 解仁江  何全   出自:2022年第10期

  • 月亮的“身體密碼” 解析月球地貌

    為了描述月球地貌,人們借用了地球上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類似海平面的概念——月球標準面。

    作者: 解仁江   出自:2022年第10期

  • 我拍到了“精靈閃電”

    網(wǎng)絡用語里,如果某人被稱為“人形錦鯉”,就意味著他(她)在某方面運氣超群。而本文的作者被天象愛好者們稱為“天象錦鯉”,因為她拍到了一張極其珍貴的照片,完美記錄了地……

    作者: 潘慧恩   出自:2020年第10期

  • 星空畫廊

    現(xiàn)代天文臺除了獲取光譜、無線電等專業(yè)數(shù)據(jù),也會拍些漂亮的“太空風光片”。以下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發(fā)布的星空美照,它們有的由光學望遠鏡拍攝,有的是把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shù)據(jù)……

    作者: 解仁江   出自:2020年第09期

  • “朝圣” 世界明星天文臺

    天文學發(fā)展到今天,研究者主要工作已經不是“看”,而是“算”——用數(shù)學和物理工具,去探究星體特性、宇宙規(guī)律。然而再精密的科學計算,仍要以天文臺的觀測數(shù)據(jù)作為基礎。為……

    作者: 解仁江   出自:2020年第09期

  • 從觀星到“算星”天文臺發(fā)展簡史

    天文臺聽起來是現(xiàn)代產物,但對于古代農業(yè)文明來說,制定歷法、安排農時,乃至用“天數(shù)”維護統(tǒng)治者的合法性,都離不開天文觀測。因此天文臺在世界各地的歷史,幾乎與宮殿、神……

    作者: 張超  解仁江   出自:2020年第09期

  • 肉眼找認五大行星

    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在滿天繁星中,有幾顆與眾不同。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秦漢時期就被我國古人定性命名。在沒有望遠鏡的年代,人們是怎么辨認出行星的呢?而我們現(xiàn)代的普通人,……

    作者: 宋浩冉   出自:2017年第06期

  • 隕石 來自太空的郵件

    想研究外星的巖石,必須得發(fā)探測器到太空、取了樣品再帶回地球嗎?其實不用那么復雜,地球上也有來自外星的石頭——沒錯,就是隕石。怎么確認一塊石頭是不是隕石?科學家又怎……

    出自: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