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沙生活是什么體驗? 永興島的日常

一個三沙市,占了N個全國之最:中國最南端的城市、面積最大但陸地最小的城市、人口最少的城市、最神秘的城市……它的“市區(qū)”主要位于西沙永興島,這個南海小島上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呢?

總第200期
2020
08
  • 蕁麻 惡草當?shù)烂陀诨?

    卡蕁麻,古時泛指蕁麻屬數(shù)種植物,例如狹葉蕁麻、寬葉蕁麻、火麻等,有些種類分別生于我國不同地區(qū)。以狹葉蕁麻為例,它是多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莖葉上有刺毛,葉對生,條形,邊緣具齒;雌雄異株,……

    作者: 王辰  

  • 荔枝蝽與荔枝

    荔枝長在高大的荔枝樹上。嶺南的炎炎夏日里,荔枝樹能帶給孩子們濃濃的樹蔭、甜美的果實,還有一種好玩兒的“臭屁蟲”。

    作者: yinger  

  • 親探西沙

    2019年12月底,在中國海軍的協(xié)助下,《博物》雜志編輯部去西沙群島進行了一次科考。編輯們在永興島、石島、趙述島等地采訪考察,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海濱生物、海島淡水、居民生活……還發(fā)現(xiàn)了全中國頂……

  • 在西沙生活是什么體驗? 永興島的日常

    一個三沙市,占了N個全國之最:中國最南端的城市、面積最大但陸地最小的城市、人口最少的城市、最神秘的城市……它的“市區(qū)”主要位于西沙永興島,這個南海小島上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呢?

    作者: 董子凡  張辰亮  

  • 讓海島產(chǎn)淡水

    發(fā)展南海諸島,最大的限制因素是淡水。除了船運、海水淡化廠之外,有沒有別的方法解決海島淡水問題呢?在永興島上,來自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的專家給我們講解了關于海島淡水的研究課題。

    作者: 劉瑩  

  • 西沙趕海Ⅰ 永興島潮間帶篇

    對自然愛好者來說,海島上最有趣的活動就是趕海了。給大家看看《博物》的編輯們在永興島都有什么趕海收獲。

    作者: 林依婷  

  • 西沙趕海Ⅱ 永興島海濱植物篇

    本來我也在海灘尋寶,手掌卻不幸被一只蝦蛄攻擊,一拳錘到流血。被深深傷害的我離開傷心地,專心看植物去了。這里的植物頗具海島特色,由沙灘向內陸,漸次分布著草本植物帶、灌木叢和喬木林。

    作者: 林語塵  

  • 西沙海草床 被忽視的天堂

    在探訪永興島的時候,因為一次不經(jīng)意的交談,《博物》編輯們多了一次計劃外的調查,看到了本次西沙行最令人興奮的景象——中國頂級的海草床。

    作者: 張辰亮  

  • 西沙永興島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

    作者: 鄭秋旸  

  • “體驗”旱獺的幸福生活

    作者是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她來到青海玉樹三江源國家公園,參與一個旱獺研究項目。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她與旱獺朝夕相處,給它們“戴耳環(huán)”、“染頭發(fā)”,觀察、記錄這些可愛“肥宅”的有趣生活?!?/p>

    作者: 孔玥嶠  

  • 三趾鶉 會“龍吟”的偽鵪鶉

    前段時間,貴州一處山坡上的玉米地里,頻繁傳來奇怪的叫聲。有人說是“龍叫”,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后來《博物》編輯部和前去調查的鳥類專家,得出一致結論——這“龍叫”,來自一種叫黃腳三趾鶉的鳥。貌……

    作者: 何全  

  • 錦鱗游泳:漢字里的魚

    你在網(wǎng)上轉發(fā)過“錦鯉”嗎?魚,不僅是幸運圖騰、盤中美味,還是諸多成語和文學典故的載體。魚部字,是有故事的漢字。

    作者: 宰予  

  • 萬里西游路 杜環(huán)與《經(jīng)行記》

    暑假到來,又是電視上循環(huán)播放《西游記》的時候。其實,歷史上除卻“唐僧”玄奘,唐朝還有一人曾萬里西行,并寫下真實的“西游記”,記錄了從中亞到北非、南歐,橫跨三大洲的風土人情。他叫杜環(huán),書叫《……

    作者: 一枝  任箴  

  • 中國神怪的后現(xiàn)代生活 《非人哉》典故解讀

    如果神話傳說中的角色,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會怎樣?正在熱播的國產(chǎn)動畫《非人哉》,就借著此題對神仙妖怪們大肆吐槽。玩笑中藏著許多典故,以及精心設計的細節(jié),你都能對上號嗎?

    作者: 一汪黑池  

  • 田園瓜豆正甘肥

    說起夏日美食,除了脆沙瓤的西瓜,你是否也會想起清涼的綠豆湯、開胃的鹽水毛豆?豆子耐儲存,一年四季都能見到,似乎沒什么時令感,其實,夏天正是它們的季節(jié)。在作者的童年回憶中,豆子除了做成菜上餐……

    作者: 檀蕘  

  • 科伊桑人 采集狩獵十萬年

    在我們通常印象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基本都是“黑人”。實際上“黑非洲”土地上的族群,遠比亞歐大陸豐富多樣。在非洲南部的荒漠中,就有一個長得像東亞人、特別擅長荒野求生的民族——科伊桑人,他……

    作者: 蕭陵  

  • “人造”后腦殼

    摸摸彼此的后腦勺,你會發(fā)現(xiàn)有的圓潤,有的扁平。不同的顱骨形狀并非全憑天生,也會有后天人為塑造的因素起作用。人們?yōu)楹巫非螵毺氐暮竽X勺?堅硬的顱骨又怎么人工塑形呢?

    作者: 袁邊  

  • 邁森瓷器 煉金術士的意外發(fā)明

    與流行說法相反,英語里管中國叫“China”不是因為瓷器;而是因為瓷器源自中國,才把瓷器叫“china”。中國瓷器曾讓整個歐洲瘋狂追捧,直到18世紀初,才在德意志東部的小城邁森,成功誕生了歐洲自己的高檔瓷……

    作者: 何全  

  • 長窟窿的土疙瘩

    在戶外的墻面上,有時會見到一些土疙瘩,干巴巴貼在墻上,還被“鉆”出好幾個窟窿眼兒——這是誰家熊孩子在惡作???

    作者: 張小蜂  

  • 葉上芭蕾舞

    我國白蟻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往北逐漸減少。白蟻和螞蟻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其實并沒有親緣關系。

    作者: 遠陽  

閱讀本期完整內容

使用微信掃一掃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