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形拓:見拓如見器

相對于拓印石碑摩崖的平面『傳真』,還有一種傳拓絕技,顯得更為不可思議,那就是為古物留下立體形象的『全形拓』。它橫跨歷史二百年,使得器物因拓而活,因拓而美。

總第139期
2017
05
  • 假如沒有傳拓

    當你想給一件東西留影時,會用什么方法呢?攝影、繪畫、描摹、印刷、復印……確實,科技給了人們眾多可能。但是如果上述一系列技術都尚未發(fā)明時呢?聰明的中國人用什么方法呢?傳拓。方法是,將一張宣紙……

    作者: 黃秀芳  

  • 璇璣的玄機

    璇璣是一種美玉,多見于黃河中下游和東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它曾困惑了數(shù)千年來的學者: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造型有何意義?

  • 鳩杖是“老年證”也是“護身符”

    1959年,甘肅武威南磨咀子漢墓出土了“王杖十簡”,其中記載了漢宣帝、成帝在位時,向七十歲以上老人賜予“王杖”的歷史。這是中國官方最早制定“尊老養(yǎng)老、優(yōu)扶耆老”制度的見證。王杖因杖頭以鳩為飾,所……

    作者: 朋朋  

  • 刀鋒下的歌聲

    清同治五年(1866年),剛剛平定太平天國不久的左宗棠又接到了一紙任命:繼任陜甘總督。究竟是什么原因,要讓風塵仆仆的左宗棠立刻率湘軍奔赴陜西?原來,同治皇帝即位以來,陜西、寧夏等地趁著太平天國和……

    作者: 秦七  

  • “墨西哥之魂”的誕生 龍舌蘭景觀和特基拉的古代工業(yè)設施

    特基拉(Tequila),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一個鎮(zhèn),也是該鎮(zhèn)出產的藍色龍舌蘭酒的拉丁種名。據說當?shù)胤N植著1億多株龍舌蘭。這種植物的成熟期通常在8-12年。上部枝葉近似蘆薈,下部圓莖則非常像菠蘿。每個“菠……

    作者: 周劍生  

  • 傳拓 中國的絕技

    鏤之金石,琢之盤盂,仍難以千古長存。而獨屬中國的『傳拓』技藝,卻以一紙一墨,讓金石不朽。傳拓,宛如千年前的傳真術,復活歷史的照相機。這一超越時空的藝術,不僅為物象留影,也為歷史佐證,為文化……

  • 從不曾遠去的傳拓

    將紙覆蓋在甲骨或金石表面,用墨拓印其文字、圖案,并使由此產生的拓片長久流傳,這便是堪稱古代復印機的『傳拓』。這個詞或許有些生僻,實則卻隱沒在生活中,仿佛『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 安洋  

  • 拓本:普惠天下的學術公器

    吉金、貞石,構成了中國考古學的前身——金石學的主體。殷墟甲骨則是近代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無疑,金石甲骨在學術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令它們傳之久長、無遠弗屆的,是一份又一份的輕盈而又厚重……

    作者: 李雪梅  

  • 教你怎么做拓片

    在拓片制作之前,必須要先了解清楚被拓物的形式、尺寸、內容等情況,確定是用平面拓形式表現(xiàn),還是用全形拓形式表現(xiàn),進而制定出拓制方案。無論是碑拓還是帖拓,就其拓制方法而言,都歸類于平面拓片范疇……

    作者: 李緒杰  

  • 全形拓:見拓如見器

    相對于拓印石碑摩崖的平面『傳真』,還有一種傳拓絕技,顯得更為不可思議,那就是為古物留下立體形象的『全形拓』。它橫跨歷史二百年,使得器物因拓而活,因拓而美。

    作者: 王映暉  

  • 無物不入拓

    傳拓不以華麗的外表討人喜歡,僅僅以紙墨與器物相親相愛,這份古拙簡樸的美卻深得中國文人的心。傳拓的技藝中國特有,歷千年而不絕,哪怕照相時代到來,這技藝也沒有銷聲匿跡,反而進入一個“無物不入拓……

  • 傳拓的必備“武器”

    金、石類為捶拓主體,將金類、石類上的文字、圖案或器物形狀,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按照嚴謹?shù)墓に嚵鞒?,將其文字、圖案或器物形狀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復制于紙張之上,所呈現(xiàn)出的即是拓片。同時,按捶拓……

    作者: 李緒杰  

  • 拓片收藏 文人偏愛『黑老虎』

    歷史上拓片收藏的興衰,與文人的命運、文脈的傳承休戚相關。拓片為何獨得文人的寵愛,他們之間又曾發(fā)生過哪些悲歡離合的故事?

    作者: 闞成章  

  • 紙上偵探拓片鑒定的獨門絕技

    拓片造假古已有之,鑒定它的年代、真?zhèn)?,有一套獨特的秘訣。最重要的是,像一個偵探那樣大膽推理、小心求證,在細微之處尋找蛛絲馬跡。去偽存真,其樂無窮。

    作者: 孫景宇  

  • 封泥塵封的檔案館

    現(xiàn)代人陌生的『丑陋』泥團——封泥,原本是簡牘時代古人用印的遺跡,背后藏著深厚的文明記憶。一塊塊古老的封泥,見證了戰(zhàn)國市鎮(zhèn)的發(fā)達貿易,秦漢帝國的輝煌歷史,也傾注了藏家們的赤忱心血。走近這些封……

    作者: 金碩  瑜韻  

  • 傳教士的中文課

    浮海而來的西方傳教士,懷著光耀上帝的夢想,剛下船,就迎頭撞上“中文”這只攔路虎。沒有老師,缺乏教材,音調古怪,字形繁難……為了獲得進入中華帝國的“敲門磚”,他們學起中文來,可真夠拼的!

    作者: 袁燦興  

  • 藥與酒的協(xié)奏曲

    一杯醇酒,幾許藥香,藥酒堪稱中國人的一大發(fā)明。酒身為“百藥之長”,其與草藥、花果的結合,催生出無數(shù)曼妙變化。酒助藥力,藥促酒香,小酌一杯得健康,何樂而不為?

    作者: 瑾兒  

  • 佛教的一領大衣

    袈裟是一件輕薄的衣服,也是佛門的重寶。袈裟之制,有何含義?它的背后又發(fā)生過什么離奇的故事?

    作者: 李行  

  • 風來蒿艾氣如熏

    『入夏經月雨,園路久已荒。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灰苍S除了『青團』,人們與艾草親密接觸便是熏艾的時候了,特殊又難忘的味道在空氣中騰起,與火相融,帶著暖意。它雖是外觀普通的綠色植物,卻在古……

    作者: 王曉申  

  • 南宋皇帝的視覺異象

    1256年的一天,南宋理宗皇帝題寫了一柄團扇,抄錄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書法邊還寫有“賜仲圭”幾個小字。幾乎與之同時,宮廷畫家馬麟為御書配好了精致的畫面:一位文士悠閑地……

    作者: 黃小峰  

  • 春天魚事

    定時到來的潮水,一般稱之為汛,春汛又被浪漫地稱為桃花汛。我們國家的人很愛桃花,《詩經》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意思是桃樹的虬枝像年輕人孔武有力的軀體,而桃樹上的桃花則如同跳躍向上、絕不……

    作者: 韓韜  

閱讀本期完整內容

使用微信掃一掃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