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膏、丸、散劑 異之其形,同之其神

    “膏”獨含膏滋之意,用于內(nèi)服,每有養(yǎng)身、強體的功能,外敷即可療傷去疾;而“丸”的讀音,在吳語中近“緩”,所以,大凡丸藥,藥效來得遲緩,卻能久存體內(nèi),長久作用;散(……

    作者: 醒月   出自:2011年第11期

  • 湯劑 游走在快慢之間的神奇

    湯劑作為中醫(yī)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劑型之一,相傳早在商湯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古語也早有“病于人者,上則湯劑”的說法。在時時處處講求快節(jié)奏的當代社會,湯劑看來頗為耗時費力的傳……

    作者: 翟華強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藥 師法自然的玄機

    受寒了要喝紅糖姜水,上火了用蓮心泡茶……恐怕大多數(shù)中國人隨口都能說出幾樣中藥,自覺不自覺地受用中藥帶來的好處??墒窃诂F(xiàn)代人的眼里,中藥似乎已經(jīng)慢慢被當成了養(yǎng)生調(diào)理……

    出自:2011年第11期

  • 石板路 踩在腳下的踏實

    硬邦邦的柏油馬路總叫人覺得毫無溫情,而水泥路東一塊西一塊的補丁,也難掩機械化施工的尷尬,由此,很多人開始懷戀起南方小巷里的石板路,它看似尋常,卻耐得住時光的磨礪,……

    作者: 耿朔  隋靜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轎子 慢景致里有乾坤

    “行到前門門未啟,轎中安坐吃檳榔。”讀清朝文人王漁洋的這句詩,仿佛回到了那個閑適安逸的年代,文人雅士坐著轎子,在慢慢悠悠的路程中偶爾揭開帷子,瞧一瞧路邊的風景,無……

    作者: 盧芳芳   出自:2011年第11期

  • 小木船 不沉的承諾

    9道工序,3遍桐油,200多根鐵釘,慢工細作造成的木船,在中國的大小河湖上,行駛了數(shù)千年,還曾經(jīng)載著600年前的中國航海家,遠行至非洲。始終,不沉不散。

    作者: 張虎林   出自:2011年第11期

  • 尋羌之旅 重生與守望

    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這座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小縣,因為突如其來的8級強震,上演了一幕幕生離死別的人間悲劇。三年后,土生土長的汶川小伙蘇締光,懷著對民族文化保護的滿腔熱……

    作者: 徐臻  蘇締光   出自:2011年第05期

  • 廊橋 堅固的田園理想

    飛躍山溪,穿越滄桑。氣勢如虹,美輪美奐。一座編梁木拱廊橋,讓行人毫無如履薄冰之感,反被“人在畫中游”的愉悅所包圍。幾桿平常的木頭,無釘無鉚,如何創(chuàng)造數(shù)百年不倒的傳……

    作者: 薛一泉  馬小予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行 365里安心路

    細微記錄,省心回望,且看古人怎樣用傳統(tǒng)的方法修橋筑路、制作舟車。這些“行”的工具,雖是在一定生產(chǎn)力條件下的“慢”速,但這種慢,卻因追求完美的技術(shù),使出行工具堅實、……

    出自:2011年第11期